台灣特有的行人交通燈

不少外地人來到台灣都會對台灣的行人交通燈產生興趣,常常拍照留念。
 
交通燈的構造別具心思。交通燈並非使用電燈炮,而是使用發光二極管(LED),除了省電之外,LED的壽命比傳統燈炮長,可減底維修的成本,而且就算其中一顆LED壞掉,影響的只是一點光點,交通燈還可以繼續運作。
  上方的燈號,除了用紅色的LED組成一個站立的人像外,還有另一組黃色的LED,組成一個兩位的數字,這個數字是用來顯示綠燈剩餘的秒數。下方的燈號只有綠色,用作組成走動的人像。最特別的就是,這個人像並不是靜態的,而是一個會走動的人像,當訊號快由綠變紅(最後10秒),人像就會閃動,並增加步伐的速度,從走變成跑,十分有趣。雖然數字只有兩位,但不意味綠燈只能亮99秒,99秒以上的秒數是不會顯示的,所以見到緣人像但上方不見秒數,大可放心過馬路。
 
顯示剩餘時間,主要為了讓還沒有過馬路的行人決定是否應該開始過馬路,以及讓正在過馬路的人決定是否需要加快步伐,以求在訊號轉為紅燈前到達對面的行人路。
 
香港的行人交通燈是沒有顯示剩餘時間的,但我覺得除了要顯示綠轉紅的剩餘時間外,還應該顯示紅轉綠的剩餘時間,這樣也許可以改變香港人愛亂過馬路(jay walking)的壞習慣。
記得在大學一年級修了一課心理學,裡面有一個蠻變態的實驗,用以被測試者的忍耐力。實驗很簡單,電流會流過被測試者的身體,由小到大,所產生的痛楚也自然由小變大,但通電的時間不一。當被測試者不能再忍受痛楚時,他們就可以按動手上的按鈕,電流會自動斷掉。

  實驗有兩組,一組是沒有任何提示,被測試者不知道電流會在什麼停止;一組是讓被測試者知道還有多少秒電流會停止。

  結果發現,如果被測試者知道電流(痛楚)是在什麼時間停止,他們的忍耐力會比不知道的高,也就是說忍耐痛楚長度和強度都會比較高。

 

所以,如果我們能為紅轉綠加上剩餘時間,應該可以讓等候訊號的人更為有耐性,減少亂過馬路的機會和交通意外的發生。

 


發表留言